您的位置: 首页 >工会业务>劳模工作>详细内容

吴川林屋村走出3位全国劳模

来源:湛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05 15:01:14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条不足500户的村子,却先后走出3位全国劳模,我们很自豪!”昨日,在吴川市黄坡镇林屋村,村民对记者高兴地说道。

林屋村位于吴川市西南部,现有村民2687人,496户,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近日,该村又迎来一件盛事,村民小组组长林巧才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之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至此,该村已有3名全国劳模。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共评选六届全国劳动模范,林屋村三人次共四届榜上有名,在全国村级之中如此多人获得全国劳模实属罕见。”林屋村村干部向记者介绍道。

经建设,林屋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者 林明聪 摄

 

新劳模:接过带领乡亲致富“接力棒”

4月30日下午,全国劳动模范林巧才从北京载誉归来。作为村里的第3位全国劳模,林巧才说:“我们要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成为引领时代的一面鲜艳旗帜。获得全国劳模称号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林巧才1960年出生于林屋村。他从车间普通工人、技术员、施工员、技术科长到总工程师,一步一脚印奋斗了30余年,被全国糖酒机械制造业尊称为 “糖酒机械通”。2011年4月,他放弃在外经商的大好时机,毅然回乡竞选当选村民小组长兼任村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几年来,在林巧才的带领下,村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突飞猛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多位村民对记者说,近年来林巧才坚持企业村办,群众监督管理,村民共同受益。村办企业460多名职工95%以上是本村人,解决村民劳力就业,职工年收入达4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5673元,比2012年的人均收入9300元增长68%。同时,村里推进以工业反哺农业,2012年以来投入1360多万元兴建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农田方格化、坡地喷灌自动化、机耕路、排灌渠硬底化;改造低产田,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对村民给予“种子、机耕、排灌、收割”四免费,荒坡改种丰产林木,为村民增收创益。村中先后投入3200多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并在湛江市首创农村公共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村集体为群众购买医保、集中供养五保户、帮扶特困户、对口扶持贫困村庄,送耕牛、猪苗、化肥、大米、集资为五保户建房屋。在原投入3500多万元创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基础上,去年又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教育创强工作,为学校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村办企业稳健发展,2012年以来,在同行业经济危机时期,产值连年递增13%,2014年产值达1.5亿元,创造税利1300多万元,是吴川市的纳税大户。

在林巧才眼里,村里的老劳模林文芳、林树全才是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自己只不过是从他们手中接过了带领乡亲致富的“接力棒”。

林屋村三位全国劳模:左一为林文芳,左二为林巧才,右一为林树全。记者 林明聪 摄

 

老劳模:村办企业坚持“全村共有”

林文芳、林树全,的确是村里的标杆人物,村里如今发生巨变,离不开他们的耕耘和奉献。

47年前,村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对那时的情景,林树全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村中耕地稀少,资源紧缺,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

变化缘于1968年。原村支书林文芳等村干部带领全体村民,通过每人卖掉自家一斤花生仁,共集资720元新建机械厂。起初主要生产小五金等机械零部件,虽然当时周边其他村也办有机械厂,市场竞争激烈,但林屋村的机械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说起缘由,林树全说:“当时全体村民一条心,就是要把厂子办好,挣了钱又全部投入到扩大再生产,生产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鼓励发展承包经营,有村民建议,把机械厂承包给个人,可是遭到了林文芳、林树全的坚决反对。“机械厂要发展,还是要靠集体的力量,个人承包能搞好企业,集体承包同样可以。”

2002年,机械厂改制为有限公司,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公司法人代表,始终没有偏离“全村共有”这条原则。村里人告诉记者,该企业主要生产糖酒等食品加工机械,其产品远销海内外,村里时常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远至埃塞俄比亚、伊朗等国的客人来工厂下订单。

机械厂里的员工大多是本村村民,虽是半路出家,但已有不少村民通过了国家资格认证,成为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目前,林屋村获得助理工程师以上资格的村民有100多人。原本只在村内从事农活的村民,现在到海外出差也是家常便饭。

74岁的林文芳,分别于1989年和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他说,几十年来,林屋村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归根到底,就是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竭诚服务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林树全认为,劳模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代代传承。

村民赞: 3位劳模都是“清廉村官”

说起村里的3位全国劳模,林屋村村民都称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清廉。

林文芳在当厂长的几十年间,以厂为家,每天清晨骑自行车绕工厂和村庄巡查一遍,并坚持只领取中级钳工待遇的工资,从来不乱花集体的一分钱。在村民纷纷建起楼房后,他才想到自己的住房问题,是村里最后一个住进楼房的人。

林树全担任村民小组长期间,村办企业稳步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林屋村的文明村建设取得了实效,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千佳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全国文明村,2006年12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秉承老厂长的传统,经常骑着自行车回厂里工作。

现任村民小组长林巧才上任以来,坚持“带资上班”,带钱回家乡搞建设。他在办公经费、接待支出等方面,从来不向村里报销,村集体遇上资金周转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先用自己的钱为集体办事。村中的大事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都要通过干部会议审议、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所有过程都要进行公开,并有村务监督小组参与和监督。在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规定日常事物经费开支要事前填写申请表,经同意后才能用款,实行所有支出一月一公开。

在林屋村,选村官是一件大事。因为按照传统,村民小组长不仅负责村中各项日常事务,还兼任村办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责任重大。多年以来该村一直实行投票选官,公开选官,村民人人能做主的方法,防止暗箱操作,选出来的村官,村民满意,大家认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