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会业务>女工天地>详细内容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钟泽红事迹

来源:湛江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15-03-11 15:25:08 浏览次数: 【字体:

    湛江市总工会网讯(文/市总工会宣教部)最近,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沉积与地层项目副经理钟泽红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1985年大学毕业的钟泽红进入中海油研究院,从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成为一名公司唯一的少数民族项目副经理,高级工程师。近10年来,钟泽红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沉积与地层项目担任主要负责人,先后在南海诸盆地参与过重大科研项目。她在莺歌海盆地开展的沉积研究工作成果尤为突出,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学进展(十大奖项排序第二)及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地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3年获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岗位女能手及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优秀党员;2012年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2012、2013年)获得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科技进步奖。
然而,这一系列的成绩并非偶然,从进入海油的那一天起,钟泽红就扎根在科研一线,从基础研究做起,努力拼搏。
挑战难题,迎难而上获研究突破
从2010年到2014年,在东方区黄流组大型优质储集体中先后通过钻探发现了储层优良、分布广的东方13-1和东方13-2气田,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千亿方,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在此前,莺歌海盆地经历了几十年的勘探,实践证明,莺歌海盆地是大型富气盆地,中国海油在浅层获得了较大的勘探发现,但在中深层广阔的领域尚未突破,原因在于凹陷中心烃源及盖层均广泛存在、而储集体发育不普遍且物源体系、大型储集体分布规律不清,已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此外,外国专家也曾认为,莺歌海盆地缺乏储层,勘探前景不佳。但是,钟泽红及其研究团队偏偏不信这个“邪”。于是,她带领着研究团队,应用了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构造沉积学等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莺歌海盆地多物源、沉积面貌及构造背景复杂多变的问题,最终发现了位于盆地中心的东方区黄流组大型优质储集体。
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具有特殊的沉积背景、物源体系和构造控制因素,他们包括:东方区西偏北方向发育古蓝江沉积体系、并存在构造坡折带,存在一系列的构造活动触发机制,最终导致位于凹陷中心的东方区发育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储集体。尤其是其中的构造因素最具特点,此构造活动指T31界面(6.98Ma)形成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区域性构造事件,包括红河断裂左旋向右旋转化、Khorat高原相对于南海顺时针旋转150发展阶段达后期、菲律宾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向运动等,研究成果已获得近20口井的证实。
技术创新,国内外舞台展示成果
2013年,在第五届石油地质年会上,钟泽红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大型海底扇的物源及沉积储层特征”为题发言,同年,在全国沉积学大会上,她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格架及海底扇沉积模式”为题发言,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2014年国际沉积学大会上,她以“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a Cenozoic Submarine Fan from the Dongfang area of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为题在国际沉积学大会上以展板形式展出。三个会议,都是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大会,规模大,规格高,与会人员都是这一行业的精英。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她的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技术引领,勘探科研领域结硕果
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揭幕,钟泽红参与的“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规律与重大发现”在十大奖项中排序第二。获奖内容是这样描述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总经理研究团队在莺歌海盆地开展的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勘探突破方向研究,建立了临界温压条件下水溶相天然气级差出溶理论模型,丰富了天然气脱溶成藏理论;构建的伸展-走滑型盆地重力流沉积模式,破解了在坳陷内寻找大型优质储层的重大难题;建立的底辟区“裂隙系统沟烃源、重力流扇体定储层、高压封盖控气柱”三元耦合成藏模式,指导了中深层天然气勘探方向,发现东方13-2大气田,共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创立的多机制超压成因的压力预监测技术,地层压力预测精度高达95%,打破了国际同行的技术垄断,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凝聚团队 成为项目研究的领头羊
研究院沉积与地层项目组人员具有年纪轻、学历高、业务强三大特点,作为项目副经理的钟泽红,她自己不仅技术过硬、还不忘“传、帮、带”,将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在团队工作中,她非常注重集体成员团结友爱,互助互信,共同进步。如何把这支队伍带好?如何发挥青年人的优势?作为工作近30年的科研人员,她深知许多科研技术、课题、方案都要依赖大家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她以身作则,忘我地工作,严谨和执着,勤恳务实,攻坚克难。在同行的眼里,她是一位“拼命三郎”,大有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势,她带领这个年轻的科研团队展开科技攻关,共同研究探讨科研难题,成为项目组年轻人积极向上的风向标和领头羊,她深知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面临后备储量不足的困境,唯有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提出许多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思路,攻克了技术难关,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以钟泽红为代表的团队首次提出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发育“昆嵩隆起物源-蓝江三角洲-大型叠覆式海底扇”沉积模式,不仅对勘探研究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还发表在2013年石油学报期刊上、并在2013年第五届石油地质年会、全国沉积学大会和2014年国际沉积学大会上展示。由于沉积与地层项目在目标评价、有利储集体分布、井位研究、扩大南海西部油田地质储量等方面以及在新技术发展并取得创新成果认识方面、在团队建设及员工培养方面等都有突出的成绩,她所在的沉积与地层项目集体获得了2011年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优秀勘探研究项目组及2013年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五好项目一等奖荣誉称号。在西部油田上产千万方油当量的征程,她和她的团队为南海西部油田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用她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新时代科研人员的奉献赞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