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会业务>女工天地>详细内容

女职工读书征文之十四:一年冬至,姜饭飘香

来源:湛江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15-04-11 13:17:20 浏览次数: 【字体:

湛江的冬天永远充满着暧昧的柔和,仿佛早早就融化在春天里了,哪怕冬至,也有那暖洋洋的太阳光,非常奢侈地给一切抹上金黄大色块。熙熙攘攘街道上空还蒸腾着金色的雾气,依稀看到大气在浓荫间隙轻盈跳跃,上下翻飞不止。而此时,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北国冬天的代言色:画面上铺了浓稠的中国红,还盖上一大片冰天雪地的洁白,红白映衬,怎么瞧着就怎么厚重。我们湛江的冬天就是太软和了,什么时候都像笑眯眯的老好人,就是冬至了,也学不会装模作样狠狠给湛江人一个冰块脸,在北方人严严实实裹得跟粽子一样,恨不得窝在整天家里暖地热的时候,湛江人照样得意洋洋地在大冬天穿得轻巧靓丽照样上街享受阳光。

这边过冬至,与其他地方不同:北方煮饺子,潮汕煮汤圆,而我们习惯煮姜饭。不知何时开始代代传下来的味蕾记忆,吴川人印象中,读着冬至这个词,唇齿里都像灌满了姜饭辛辣浓厚的香气。虽说这里冬天不太冷,可那偶尔劈头盖脸撞过来的风儿也让人们骨子里染上几缕寒气,这时候是得驱驱寒了,此时还有什么比一碗热腾腾的姜饭更合适呢?

埋在地里的姜被起出来,洗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码好,一块就有巴掌大小,淡黄凉滑的表皮,凑上去闻闻,一股子清新鲜甜。一般用黄姜,这时的黄姜老嫩适中,鲜辣爽口,刨皮也松爽脆滑,浓稠的姜汁流了满手,浑身就都是鲜姜的清香。切碎碾压成蓉,就能堆起满满一钵金黄。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从市场上提回一挂硬邦邦黑黄的腊肉,水洗刀刮切成小块,和着姜蓉炒香,淘了糯米,一块儿煮熟,出锅就是满屋子的浓香,鲜姜,糯米,腊肉的味道被最大化凸显,相互融合,让人从心底就蒸腾出愉悦。

除了妈妈,我家人大多体质偏热,不好多吃姜和糯米,小时候在家,每年冬至,姜饭也只是草草走了过场。到了那一天,妈妈总会在短暂的午休时间,麻利剁了姜蓉,淘了大米,混到锅里,下几勺白糖,就等饭熟了。她还得杀鸡,炒几道好菜,让家里能好好过个冬至。妈妈总在忙碌,厨房狭小,身形不好舒展,她的脸在厨房阵阵白雾气中若隐若现,手上动作不停,有条不紊,她是厨房的最大掌控者。

甜姜饭出锅,我通常是最欢乐的一个,为着这锅与众不同的米饭有最可爱的甘甜和姜汁的清新,但妈妈总会及时丢出一句制止:舀一勺就行了!只得悻悻放下准备压上碗的第二勺姜饭,拿了勺子,一点点挑着慢慢嚼。就是一勺吧,也不一定能吃完,姜汁虽清新怡人,总会有点苦辣苦辣的,甜味很快被掩盖,舌尖上还遗留下甜过后的酸涩,最后一推碗:吃不下了。下一年冬至,依然期待甜姜饭,没有姜饭就不是过冬了啊。

后来读大学,好几年的冬至都湮没在食堂、南门饭馆儿天南海北的蹩脚饭菜里,甚至“冬至”二字也没人提起过。有次终于忍不住了,说,今天冬至,我们那要做姜饭呢。一宿舍的诧异,你们那还过冬至?原来传统的节气流传至今,只到了南方才有点苟延残喘的颜色,在北方居然已经销声匿迹了?

毕业那年,舍友四下奔波,宿舍只剩得我一个,接到了姑娘的电话,叫我去她宿舍吃汤圆。于是乐腾腾就往她宿舍跑。那天她买了一袋子花生汤圆,没有炉子,用热水壶煮了,伸长了勺子舀到杯子里。速冻汤圆只龙眼大小,圆滚滚挺可爱的,煮开后浮水面上就成一只只软呼呼的大胖子,煞是可爱。

风还在落地窗外呼啸,宿舍里暖洋洋的灯光下,我们裹在厚衣服里抱着杯子咬着滚烫的汤圆,一边被烫得张嘴“哈嘶哈嘶”吸气,一边在台灯下对着电脑屏幕看剧,嘴里还在含糊不清地点评。离家千里,奔波在外,佳节又至,远去了家里的姜饭香气,却鲜明了心中的父母面容。但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女孩儿经历同样焦虑忙碌后,在冬至这天,窝在一起设法蹩脚重塑家中的味蕾的时候也只有那么一次了。

再后来,姑娘去了广西,我留在广东。又是一年冬至时,在被大堆事务埋起来自顾不暇的时候,收到她给我的留言:这边已经没法煮汤圆了,只能在糖水店买现成的,还是混了姜糖水煮的,最后她不无遗憾:那是很陌生的味道了。

我才蓦然醒悟,哦,今天冬至了啊。可是宿舍里锅灶冰冷,大半桶米已经许久没少过了,被随手搁在窗台仅有的半块姜也抽出了长长的姜苗,再回味,记忆中的姜饭还剩下一缕淡薄温热的味道。年月在延长,姜饭的味道也在记忆中模糊,而对家对从前的思念,从来就都是呼啸而至,未曾丝毫改变。

冬至每年依然如期而至,只是岁岁年年,一切已是另一般模样,老家姜饭依然在每个吴川人记忆中飘香,祠堂依然承载老乡的虔诚祈愿。湛江的冬日温暖依旧,还如一团和气的老好人般,还有一个月又是冬至了,到那时姜饭的香气,依然会在每个吴川妈妈的厨房中四下满溢吧?

 

(此文获得“阳光女性·幸福湛江”女职工读书征文二等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