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核心价值观>详细内容

【湛江工匠③】李璋:在枯木头上演绎精彩

来源:湛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6-05-16 11:25:12 浏览次数: 【字体:

李璋正在雕刻木雕作品。记者李忠 摄

 

策划/林小军
/记者曹龙彬 通讯员陈海兰
 
初见李璋,他正在雕刻一件木鱼。稍显简陋的老房子里,两张高板凳架着一块大木板就成了一个案台,上面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刻刀、磨刀石、木锤子等工具,所雕刻的木鱼模样已清晰可见。李璋说,他目前在市特殊学校任教,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搞研究,决心将传统木雕变得更时尚,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让木雕这一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这木鱼已经雕了10多天,再打磨一两天就能完工了。”李璋一边赶工一边说。记者留意到,他的衣服上、鞋子上,甚至头上都沾有一些木屑。
长期以来,李璋在自己的木雕天地里辛勤耕耘,在枯木头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壁画协会会员。
木头也会“开花”
李璋从7岁开始学画画,大学期间又师从广东省有名的雕塑家韦振中教授,学了两年雕塑和木刻,国画和版画功底均十分深厚。“从艺”数十年来,他尝试过国画、版画等风格,最终还是选择玩木头。“给我木头,朽木逢春,那种感觉特别爽!”李璋说。
多年前,他到朋友家作客,在朋友家门口的柴堆里,看到一块形状奇特的木头,于是停下脚步端详,越看越兴奋,忍不住向朋友要了这块木头。
在常人看来,这是一块很普通的荔枝木,在雷州半岛随处可见。因为半岛多台风,台风一到,总有树木让风拦腰砍断或连根拔起,李璋手里的这块木头,就是被台风拦腰折断的荔枝木。李璋抱着这块木头回家之后,开始苦苦地思考该如何雕刻这块奇特的木头。
李璋反复摸着木头上像螺蛳壳般的纹理,它分明是三个坐在海边石头上眺望大海的少女,他为自己的灵感而欣喜若狂。后来,他花了两年多时间精雕细磨,终于完成这件作品,取名《春潮》。
一次,著名国画家谢天赐来访,看到其工作室展栏上的木雕《春潮》,一下子被迷住了,驻足欣赏了近半个小时。“之前我走遍全国,都没有找到一件喜欢的木雕作品,这个《春潮》太精致了,雕刻跟木料的结合可谓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征得李璋的同意,谢天赐如愿“抱得美人归”,而作为礼仪,谢天赐回赠他一幅花鸟图留念。
砍掉多余的“手”
 “做木雕,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李璋说,木雕创作是一门慢工出细活的学问,好作品都是慢慢磨出来的。
李璋每得到一块好料,他都是以做精品的态度去对待,用心去“磨”。1991年,他好不容易弄到一块巨大的菠萝木,经过两个多月的构思和将近一年的雕刻打磨,木雕作品《泳》横空出世。作品中,蝶泳运动员出水摆动长长的双臂,如蝴蝶的翅膀高高举起,姿态很美,李璋很得意。可是送到省里,评委们连连摇头,参展资格落空了。
李璋一直琢磨,这件作品为什么没有入选?他想到了断臂女神维纳斯,是不是《泳》的手是多余的?李璋大胆地把《泳》原来如蝴蝶般美丽的双臂砍短,以展现蝶泳运动员摆动有力的双臂,奋力向前扑腾的冲劲。虽然运动员的双臂变短了,但却变得更有力量,更粗壮,站在雕像前,仿佛感觉到运动员快速运动而带来丝丝的凉风,看到他双臂扑水,水花飞溅的场面,可谓动感十足。
一刀定乾坤,捷报频频传。该木雕作品先后获得广东省体育美展三等奖、湛江市美术创作二等奖及湛江市文艺基金会二等奖,还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
创新闯出新天地
“循木造型”,是李璋木雕创作里的关键词。它要求创作者在最大的约束之中激发最深层的自由和灵感,而且在实用主义者看来,还是节省木料的最佳途径,其木雕作品《春妹》就是一个典例。利用台湾相思木料根部天然的弯曲塑造少女坐姿,该木料木纹路扭曲的特点也被巧妙地嵌入衣纹的表现,装饰手法与形式感和谐地交汇,显得水到渠成。因此,木雕《春妹》入选广东省美展,获得优秀奖。随后,李璋木雕创作的《乐》、《接力》、《阴阳相生》等作品相继问世,屡获佳绩。
值得一提的是,李璋不仅在创作上匠心独运,在作品编排上也颇为用心。作为大海的儿子,李璋关于“渔”类的雕刻作品颇丰,但一直未能得到木雕界的认可。2013年,应广东省文联的邀请,李璋作为湛江的唯一代表参赛。为了充分展现湛江的海文化,李璋精心整合,携带《渔家女》系列作品参展,一举夺得第六届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银奖。这对于湛江木雕界来说,是破天荒的事,也得到广东省木雕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在广东省木雕界抢得一席之地。
艺术之路无止境。在“循木造型”的基础上,李璋一直也在探索木雕的创新之路。木板壁饰作为李璋探索的一个方向,目前已成为其另一“绝招”,并开创了用木板制作壁画的先河。他的木板装饰壁画《南国渔歌》,入选了广东美术家作品大展;《南海拾贝》,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蹴鞠》,入选中国体育美术精品展,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李璋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